1.3 CC2420无线射频芯片
CC2420无线射频芯片是Chipcon公司开发的符合ZigBee标准的2.4 GHz射频芯片。该芯片是面向于低功耗设计的兼容ZigBee协议/IEEE 802.15.4标准的产品,提供扩展的硬件来实现信息处理、数据缓存、突发传输、数据加密解密、数据识别、通道空闲确认、连接质量评估和包时间信息等特性。这些特性减轻了主机的负担,使得CC2420可以与一个低速低价的微控制器进行连接,而通过SPI接口可以很容易地对CC2420进行控制和数据访问。
1.4 LM3S1138与CC2420的硬件连接
根据周立功公司EasyARM1138开发板用SSI口模拟SPI的特点和CC2420的工作原理,LM3S1138与CC2420的硬件连接如图2所示。由于CC2420模块使用SPI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而EasyARM1138中使用SSI接口来模拟SPI进行传输,在开发板上SSI口提供的帧格式中,选用SPO=0和SPH=0时Freescale SPI的帧格式。但是此帧格式中,片选信号SSIFss不符合CC2420模块的SPI通信规则,所以选择了另一个引脚模拟SPI片选信号,即PD3/U1Tx引脚。

2 IEEE 802.1 5.4标准
IEEE标准委员会在2000年12月份正式批准并成立了802.15.4工作组,任务就是为了满足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网络要求,开发一个低数据率的WPAN标准。IEEE802.15.4是基于标准的协议,它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提供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具有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能在低成本设备之间进行低数据率的传输。该标准满足国际标准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式,包括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层、网络层和高层。IEEE802.15.4定义了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协议结构如图3所示。
3 通信软件设计
3.1 总体设计
CC2420模块使用SPI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因此本设计中以EasyARM1138开发板作为主机,CC2420模块作为从机,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先在开发板上通过SPI引脚对CC2420进行初始化;再对CC2420芯片内部的寄存器进行相应的配置,以及定义通信中使用的数据格式;最后设置好信道后启动发送。
3.2 发送端和接收端软件设计
要实现点对点的通信就是要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功能,使两个节点间可自由地交换信息。下面就主要介绍其实现的方法。
3.2.1 发送端和接收端程序流程
发送端和接收端程序流程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

3.2.2芯片初始化配置
在使用CC2420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之前,必须根据需要进行一些配置。使能SPI后,由微控制器发送命令给CC2420,这些命令通过模拟的SPI接口传送到CC2420。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来配置寄存器的值,选择是否使用地址认证、安全认证等功能,同时还需要设置好发送和接收的频道。在2.4 GHz下提供有16个可选频道,初始化程序如下:

3.2.3 发送端和接收端程序实现
从程序流程中可以看出,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需要先初始化引脚和芯片,等待CC2420晶振起振后,根据程序的需要来进行寄存器的配置。发送端,需要先通过微控制器的SPI接口把需要传送的数据发送到CC2420的TXFIFO中缓存起来,这需要根据自定义或IEEE 802.15.4定义的帧格式来发送,缓存好数据后就可以启动发送了。本设计采用IEEE标准的帧格式,在帧结构中Preamble Se-quence、SFD以及FCS在发送时由硬件自动生成。其帧格式如图6所示。

接收端在初始化和配置寄存器等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启动接收。当接收端检测到发送的帧中的帧开始分割符SFD后开始接收,接收的数据存放在RXFIFO缓存中。发送端的发送函数:


结 语
本设计采用LM3S1138微控制器与CC2420无线射频芯片连接,利用CC2420的无线传输功能实现了点对点的数据传输。设计中仅使用IEEE 802.15.4标准对PHY层和MAC层进行了实现,还可以把ZigBee协议移植到开发板上,用ZigBee协议来管理实现星型、簇状或者网状拓扑结构的网络,扩展多个节点,将此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到环境、医疗、家居、工业和商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