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S有4個主要信號: SCLK : 串行時鐘,也叫位時鐘(BCLK),即對應數字音頻的每一位數據,SCLK都有1個脈衝. SCLK的頻率 = 2 x 採樣頻率 x 採樣位數 LRCK:偵時鐘,用於切換左右聲道的數據 . LRCK的頻率 = 採樣率 . SDATA : 串行數據 , 就是用二進制補碼錶示的音頻數據 . MCLK : 主時鐘,也叫系統時鐘(Sys Clock) . 為了使系統時間能夠更好地同步,MCLK的頻率= 256 倍或384倍採樣頻率 .
隨著技術的發展 , 在統一的I2S接口下 , 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數據格式 . 根據SDATA數據相對於LRCK和SCLK的位置不同分為: 1, 24位左對齊 (較少使用)
2 , 24/16位 I2S格式 (即飛利浦規定的格式)
對於這種標準I2S格式的信號,無論有多少位有效數據,數據的最高位總是出現LRCK變化(也就是一幀開始)後的第二個SCLK脈衝處 . 這就使得接收 端與發送端的有效位數可以不同. 如果接收端能處理的有效位數少於發送端 , 可以放棄數據偵中多餘的地位數據 ; 如果接收端能處理的有效位數多餘發送 端,可以自行補足生育的位 . 這種同步機制使得數字音頻設備的互連更加方便,而且不會造成數據錯位 .
3 , 右對齊(也叫日本格式、普通格式) ① 24位右對齊格式 ② 20 位右對齊格式 ③ 18位右對齊格式 ④ 16位右對齊格式 由上述數據格式圖可知: 對於左/右對齊格式:LRCK為“1”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左聲道的數據,為“0”則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右聲道的數據; 對於標準I2S格式:LRCK為“0”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左聲道的數據,為“1”則表示正在傳輸的是右聲道的數據。 綜上為了保證數字音頻的信號的正確傳輸,發送端和接收端應該採用相同的數據格式和長度 。當然,對標準的I2S格式來說數據長度可以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