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片机电路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推挽”,“开漏”等等词语,那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具有什么作用?通过这篇文章带大家快速了解“推挽”电路。 推挽电路简易解读 在了解推挽电路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推挽方式。推挽方式一般是指两个三极管(晶体管)分别受两互补信号的控制,总是在一个三极管导通的时候另一个截止。那么推挽电路我们可以理解为推挽电路的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二者的状态轮流转换。对负载而言,好象是一个“臂”在推,一个“臂”在拉,共同完成电流输出任务。 在一般推挽电路中,比如输出级,电路的工作是,把输入信号放大。而完成电路工作,但一般推挽电路用同级性元件(晶体管或电子管)为了实现输出级元件轮流导通,必须激励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信号,即所谓的倒相问题,完成倒相可用电路,可用电感原件(变压器)但这无不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可靠性。互补电路可克服用单极性原件出现的上述问题。电路工作时双极性原件轮流导通,亦可省去倒相或简化电路,这样电路的稳定性可相应提高。比如当输入信号为正时,双极性中的NPN管导通PNP由于极性自动截止,当电路输入信号为负时,PNP管导通NPN管截止。不管信号如何变化都能自动完成导通于截止而完成电路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参数相同、相位相反的两个功放管分别推动交流信号的上半周和下半周。 要理解推挽输出,首先要理解好三极管(晶体管)的原理。下面这种三极管有三个端口,分别是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下图是NPN型晶体管。 这种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元器件,意思就是说,只要基极B有输入(或输出)电流就可以对这个晶体管进行控制了。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基极B为控制端,集电极C为输入端,发射极E为输出端。当控制端有电流输入的时候,就会有电流从输入端进入并从输出端流出。 而PNP管正好相反,当有电流从控制端流出时,就会有电流从输入端流到输出端。 那么推挽电路 上面的三极管是N型三极管,下面的三极管是P型三极管,请留意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 优点 结构简单,推挽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