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关电源、电机驱动以及一些电力电子变换器通常会使用功率器件,在设计过程中要测量功率MOSFET或IGBT结温,保证其在合理安全的工作范围,因为功率器件结温与其安全性、可靠性直接相关。测量功率器件结温通常有2种方法:热电偶和红外热成像测温仪。
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进行精确的温度补偿和校准,热电偶本身要用特定粘胶固定在测量器件表面,或用机械方式固定并保证其和器件底部铜片具有良好的接触,固定方式和接触面积都会影响测量的精度。相对于被测量功率器件,热电偶接触面积大,本身相当于散热器作用,影响测量精度。此外,器件底部铜片和结温也有一定差异,也影响内部结温的测量精度。
红外热成像仪不需要和器件接触,测量过程对测量精度影响小。但是,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测量的是功率器件塑料外壳顶部温度,这个温度和功率器件内部结温有一定差异,本文就是研究这二者温度差值的范围,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温度降额的设计参考。
功率器件散热特性和其热阻特性直接相关,如图1所示。RJC是结到壳(底部铜片)的热阻,如果功率器件底部没有铜片,那么就是结到和硅片衬底连接的管脚的热阻RJL。功率器件内部热量主要通过底部铜片和塑料壳这二条路径散热,RJT为结到塑料壳的热阻,RTA为塑料壳到空气的热阻,RCA为底部铜片到空气的热阻。事实上,由于RJT+RTA 远远大于RJC+ RCA,只有很少部分热量从塑料壳导出,塑料壳顶部温度和结温差值比较小,实际应用中,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测量功率器件塑料外壳顶部温度,通常把塑料外壳顶部的温度近似为器件结温。
为了更为精确得到塑料外壳顶部温度和实际器件结温的差异,使用实验测量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研究塑料外壳封装类型和芯片尺寸大小,对于温度差异的影响。 2、芯片结温校核曲线测量
功率器件内部通常会有寄生PN结二极管,如功率MOSFET反并联寄生体二极管,就相当于一个温度传感器,一定温度对应着一定二极管压降。每一个硅器件都对应着特定的校准曲线。一旦确定,在静态条件下,可以测量功率器件内部寄生二极管的压降,通过校核的结温曲线,得到相应的内部芯片结温。
将热电偶安装在器件底部裸露铜皮上,然后将器件放在搅动热液体油中,器件热平衡后,整个器件温度会保持一致;然后,器件寄生体二极管流过固定的小电流,电流大小为10mA,测量寄生体二极管正向压降VF;同时,通过热电偶测量器件底部裸露铜皮温度,也就是结温,就可以得到器件寄生体二极管正向压降VF和结温变化的校核曲线。
注意到,器件热平衡后,保持稳态时,器件的整体温度都相同。在油温度低于100度时,可以同时使用温度计进一步校核油的温度和热电偶测量温度,让它们保持一致。校核时,温度计尽可能靠近器件。测量器件寄生二极管压降时,使用KELVIN连接法。
器件塑料外壳顶部温度和芯片结温测量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每个器件分别安装在不同焊盘铜皮尺寸的PCB板上,如图6所示,PCB为2层板,覆铜厚度2OZ。 (b) 10cm2封装焊盘铜皮 图6 器件安装的PCB 测量的步骤如下:
上一篇:BLDC/PMSM三相电流采样方案下一篇:电容应该如何选择?
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