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簡介: 環境光感應器(Ambient light sensor; ALS)可以感測到和人眼接收感覺類似的光源,並讓相關的 應用產品根據感測到的光源資訊做相應的開,關及自動調整控制,以達到省電及安全的應用目的。 類比環境光感應器靠調整負載電阻來改變切換門檻值且精確度較差,微處理器(MCU)可經由 I2C 介 面對數位 ALS 的暫存器做讀、寫控制,藉此達到較準確的控制。而億光的 ALS-DPDIC17- 78C/L749/TR8 數位環境光感測器,因封裝內有兩組不同頻譜的光二極體(PD)感測元件,故可區分 出不同的光源,以達到更高的準確度。
二、 機構開孔建議: 不管是在室內或室外使用 ALS,環境光通常都是從上方或是斜上方照下。故會建議開孔的方向 朝上為最佳,朝前次之,盡量讓環境光直接照射到 ALS,一般來說較高的進光量可以得到較高的精 確度也可加快量測速度,但須注意若在中午太陽光直射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造成 ALS 飽和。有些時候 為了 ID 設計美觀會讓開孔朝下,利用反射方式偵測環境光,但此種方式會受到反射物的反射率影響 造成 ALS 的準確度下降。底下圖一是開孔朝上的建議開孔方式。 圖一、朝上開孔建議 基於進光量的考量
若開孔是朝前方的話,由於環境光多由斜上方照射,故可參考底下圖二,在同樣開孔大小下,讓 θ1 的角度大於 θ2。 圖二、朝前開孔建議
另一般 ID 設計不會想讓使用者直接看到 ALS,所以通常會在 ALS 上方加半透明的 cover lens, Lens 透光度越高越好,最好不要低於 30%。
三、 照度(Illuminance)轉換方式: 地球上充滿了各種波長的電磁波,依波長從短到長可分為紫外線(Ultraviolet; UV)、可見光 (Visible Light)及紅外線(Infrared; IR),而照度定義的可見光為人眼可見的電磁頻譜,其波長為 380~770nm,而 ALS 主要就是偵測此段波長的電磁波強度。 在 380~770nm 的可見光波段中,在較明亮環境中人眼對 555nm 波長的綠色光最為敏感,假 設其他可見光波長跟 555nm 的光產生同樣亮度感覺所需的光通量為 X(λ),則 555nm 的光通量和其 他 X(λ)的比值可描出所謂的視見函數(visual sensitivity function)。照度的定義是參考視見函數,因 不同的光源在不同的波長會有不同的輻射強度,而 ALS 的鍍膜無法做到跟視見函數一模一樣,故 ALS 得到的 Count 值並不能直接換算成照度值(Lux)。 ALS-DPDIC17-78C/L749/TR8 內部有兩種不同鍍膜的 PD,如下圖四,此兩顆 PD 對不同光譜 的光會有不同響應,利用此特性可區分出不同的光源並給予相應的換算公式, 如此可解決上述相同 照度下,不同光譜的光源得到不同換算照度值的問題。 圖四、ALS-DPDIC17-78C/L749/TR8 雙 PD 及人眼光譜響應圖
把 ALS-DPDIC17-78C/L749/TR8 讀到的 count 值轉換成照度流程如下,
ALS_GAIN(0x04)及 ALS_TIME(0x05)的設定。 表一為 ALS 裸測得到的數據(無 cover lens),參考表一可得以下的公式。
注意:每顆 ALS 鍍膜及製程都會有些微差異,換算出的 Lux 也會有誤差,故若要求精確度較高需再 自行校正並修正公式。 表一、ALS 實際裸測(無 cover lens)數據 ALS-DPDIC17-78C/L749/TR8 讀值轉換成照度的流程,請參考圖五。 圖五、ALS-DPDIC17-78C/L749/TR8 讀值轉換成照度流程圖 四、 基本暫存器說明及 Firmware 流程圖: ALS-DPDIC17-78C/L749/TR8 的 I2C 位址為 0x38,而初始化步驟如下
底下圖六為 ALS-DPDIC17-78C/L749/TR8 的 Firmware 流程圖。 圖六、Firmware 流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