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电力电子设备-般由进行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变换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相应控制电路及所应用的控制理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电力半导体器件是完成功率变换的基础,而控制电路是其核心,没有控制电路的发展及对半导体器件提出的更断、更高要求,就很难想像电力电子设备的高度智能化及高性能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功率集成电路的出现引起了电力电子技术或称电力电子成套装置的革命。它将高电压、大电流、大功率的多个半导体器件做在同-芯片上,有些还包括检测、控制、保护等功能单元。如今用一片专用集成电路便可完成-个功率开关变换或制成一个专用电源。正因为如此,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展开竞争的一个高技术领域,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公司都推出了在这一方面的专用控制电路、电力半导体模块、成套设备,一方面供本公司内部配套使用,另一方面供应国际市场,例如:美国的摩托罗拉(M()TOROLA)、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通用电气(GE)、国际整流器(InternationalRectifier,【R)公司,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IXYS、eupec 公司,法国的Thomson 公司,荷兰的飞利浦(Philips)公司,日本的三菱电机、富士电机、三社电机、东芝公司,英国的 Mite公司,瑞士的ABB 公司等。有关电力半导体器件及驱动控制集成电路的国内外生产企业很多,许多企业都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加强了在中国的销售力度,产品宣传及简介资料可以说铺天盖地,但总的来说,资料虽多,却很分散,缺乏系统性,需要时间去资找、归纳、分祈和系统化从迅速砩檩卜亡爬轿智椟姞袜爱角度来说,并不方便。 我与电力电子技术结下不解之缘近 20年,工作中经常碰到与众多的工程师们-样的难题即在设计电力电子成套装置时需要选择电力半导体器件,有时手上有样本,却买不到产品,有时看见了产品,顥セ摂讣钽性无载有详细参数的样本,更使人感到为难的是往往--个器件坏了,正运转的设备已经瘫痪,原用型号的公司又没有现货,如何用别的公司产品代替使用,以解急用的燃眉,这时要有一个型号对服表该多好,无法找到产品替接关系而误事的滋味可以说真是急死人!所以从1990年开始,我-直想编写-套电力电子设备常用元器件选用指南,来解决上述难题,限于学识及蒪碰絆劂狗鲩号慍や柚黃谜採惦溝镈胴制儈釕笙廈穹鰠萘亡嫌镝泳愿今日才得以部分实现,为了将国内常用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和驱动控制集成电路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给从事电力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装配、采购、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狝郏蝸羿艟苹悙錆薑离场维护人员、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广大师生,我们对有关文献资料和收滬会遇龔骞腙朊蟶葆紡鐓洹凎玭宗腩儿硯穎家劐幣品样本,加以整理和消化,并按理论探讨为辅,实际应用技术为主的编写宗旨,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写了这本指南,书中也包括了编者对部分器件的应用体会和教训总结,该书的编写适应了我国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种电源技术及家用电器等行业对电力半导体器件及驱动集成电路使用技术的迫切需要。 太指南共分为4册,构成-个完整的体系,分别为:第1册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其驱动集成电路;第2册控制用集成电路:第3册传感、保护用和功率集成电路;第4册其他配套元器件。本书是指南的第2册,它在第】册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力电子设备的控制用集成电路,全书共分撳滯鯬盞唇伈詞讽章。岥殯櫧跨繭陶姸黐隐虑到脉宽调制(PWM)技术是开关电源、直流调速、交流调速等电力电子成套设备中常用的珒飮忮讽榉宥嫲廷制技术,所以第1章和第2章讨论了近50种单相PWM控制集成电路、三相PWM及 SP鏹褻赃運獸骊缔嶝议容 控制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功能、用法、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参数限制及应用技术;对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网质量,从而实现最大限度节能的功率因数校正控制集成电路和模块,在第3章中做了详细介绍;第4章专门给出了电子镇流器的控制集成电路,以期此电路的应用能提高我国照明灯具的质量;第5章与第6章探讨了锁相环及频率/电压和电压/频率变换这些电力电子设备中多用集成电路的使用技术:电池是21世纪普遍使用的储能器件,因而第7章以较大的篇幅分析了电池的充电器控制集成电路和模块;作为结尾,第8章对谐振变换器这一新兴的软开关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专用控制集成电路作了介绍。热望本书的出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电力电子设备设计、维修人员及元器件采购人员选择控制集成电路和模块的时间。 本书在选题、编写、定稿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中国电源学会特种电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源学会特种电源技术咨询培训服务中心、机械工业出版社,陕西高科电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国外电子元器件》杂志社的大力帮助。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陈守良教授,西安石油学院吴应龙教授、汉泽西教授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外电子元器件》杂志社钱建立副教授、姜书汉高级工程师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参考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厂商或代理商提供的资料,还参考或引用了书末参考文献中所列的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撰写的资料和文献。陕西高科电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钟桂清高级工程师和杨利宁、祝海燕、赵正富、李伟、梁萍、赵军同志参与了本书文稿的整理、文字最入及排版、校对工作,宋刚、苏广荣、熊丹、李龙等同志绘制了书中的部分插图,在此-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在本书出版之际,还应感谢我贤惠的妻子梁萍女士对编写本书的理解和支持,并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她在各方面的帮助表示感谢! 由子学识水平所限,收集资料又欠全面,加之编写时间极为仓促,书中难免多有纰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热望各位不啬赐教! 2000年11月于西安石油学院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224号|关于本站|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无线电爱好网
( 粤ICP备15040352号 )
GMT+8, 2025-9-4 09:01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9 queries .